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休闲网
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世界鞋都、世界打火机之都、特种玻璃谷……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城市,湖南省邵阳市牢牢把握“高、新”定位,发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优势,奋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地区、非洲的产业集聚区。
抓产业促发展谋未来
2022年8月,邵阳成为首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五届东盟·湖南(邵阳)名优产品交易会的举办地,进一步密切与东盟经贸往来,打造地方和企业对接东盟合作新平台,推动湖南和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同月,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园,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箱包服装等行业的优质企业39家,投产企业12家,办理外贸出口资质企业18家。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乘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与东盟深化合作的“东风”,邵阳高质量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以三一智能生态汽车城为代表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工程搅拌机械产销量全球第一;九兴鞋业在越南、缅甸、印尼都设立了生产基地;邵阳纺织机械远销全球;具有核心技术的盖板基板玻璃项目异军突起,聚集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显示功能器件产业;以拓浦精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小家电年产高端厨电400万台,产品销往全球28个国家。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邵阳市拓展东盟地区贸易网络提供了良好基础。
邵阳市委、市政府谋定“二中心一枢纽”大计,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奋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湘南湘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玻璃谷”,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地区、非洲的产业集聚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引过来、留得住、走得远!邵阳在政策引领的基础上,加强“育商”力度,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在邵阳本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融入当地并成为当地的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并且形成走向世界的大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补链强链延链
2022年以来,邵阳创建优化营商环境110平台,解决企业困难诉求710件,查处典型案例26件。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邵阳经开区审批权限124项,梳理“一件事一次办”380项。全面对接落实“湘易办”建设,邵阳迈入“掌上办事服务新时代”。
寒冬时节,邵阳经开区内,智能厂房、整体车库、重大项目鳞次栉比,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在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数个智能机器人密切配合,它们手里的玻璃方块将从这里走向世界。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盖板玻璃基地,邵阳市委、市政府着力补链、强链、延链,28家下游产业链项目被纳入考察范围,吸引投资超过62亿元,“中国特种玻璃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由此产生。
“邵阳市委、市政府很关心支持产业发展,点对点为企业解决问题,包括用工、资金补贴、污水处理等。”邵阳美丽来发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邵阳的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肯定。面对新冠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诸多瓶颈,该公司仍然完成进出口总额约25亿元。
2022年以来,邵阳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共联系119家重点企业;建立市领导结对联系24名院士和上市公司邵阳籍高管制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市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累计51次,共签约项目267个、金额827.61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6个。全市市场主体总量46.22万户,其中实有企业9.5万户,排名全省第二。
加强政策引导,助力破浪前行
邵阳市委、市政府创新出台《异地邵阳商会评优奖励办法(试行)》,举办全球异地邵阳商会会长视频会议暨招商引资推介会、“正和岛百位企业家邵阳行”等活动,推进“邵商回归”工程。在第六届全球邵商大会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推进会上,邵阳市委书记严华诚邀广大邵商回乡投资兴业。截至目前,邵商回乡投资超过3000亿元,占邵阳市招商引资总额近八成。邵阳市多个湘商产业园引进的863家企业,80%以上由邵商投资。
“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家乡开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在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新办公室里,园区创办人刘纯鹰感慨道。2010年,刘纯鹰就开始思考如何把积累的资源带回家乡、建设家乡。他创办的邵东箱包服装进出口企业协会,帮助50多家本土企业将产品销往海外。如今,刘纯鹰联合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的湖南商会,在邵阳经开区投资50亿元,建设东盟科技产业园,打造邵品出邵基地、对接东盟新平台。
目前,东盟地区由邵商创办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邵阳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的行业规模企业和本土特色优势企业,正在成为对接东盟贸易的“桥头堡”。
在湖南省总体发展框架下,邵阳苦练“内功”,破浪前行,实现了百亿制造企业、百亿工业项目、国家级经开区、千亿园区和上市公司历史性突破……如今的湖南邵阳,正焕发出熠熠光辉。
(本报记者姚羽 参与采写:黄秩、颜瑶)
上一篇: 重庆助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