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休闲网
美团近日发布的“五一”假期“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深圳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居全国城市前十位。自去年跻身“消费万亿俱乐部”后,深圳今年全面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不断提升百姓消费意愿。伴随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街市消费正在当地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城市消费生活的组成部分,市集、夜市、路边摊等街头经济近年来发展快速,“淄博烧烤”出圈,“天水麻辣烫”接棒,人们对充满变化的城市高性价比消费增添了新的期待。
每逢假日,漫步在深圳街头巷尾、商圈广场,美食街人潮涌动、“路边摊”飘香四溢、户外市集丰富精彩……人们放缓忙碌的脚步,选购点亮心情的钟爱之物,与三两好友在斑斓夜灯下畅饮欢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拂去疲惫,积蓄能量。快节奏的现代化大都市因此平添了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深圳的街市消费有多活跃?街市经济又有怎样的特点?城市又是如何促进街市消费可持续发展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夜幕降临,深圳这座繁忙的都市展现出另一番风情:各式各样的夜市如繁星般点缀在街头巷尾,一字排开的摊位和档口灯光交错,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吃琳琅满目,三五成群的食客或边走边买,或坐在摊位旁边吃边聊,形成一道都市夜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在深圳,不少夜市已有10余年历史,以宝安区盐田街夜市、龙岗区罗瑞合夜市、福田区水围夜市等最为知名,许多市民会驱车20多公里慕名而来吃个尽兴。
宝安区盐田街夜市300多米的街上容纳着90多个档口,各色美食令人应接不暇;龙岗区罗瑞合夜市全长近400米,集聚着烧烤、麻辣烫、炒米粉、水煎包、凉皮、肉夹馍等摊车;福田区水围夜市的摊位则在100多米的小道上挤挤挨挨,不但有小吃、凉饮,还有美甲美睫、小商品售卖等摊位,音乐声、叫卖声、交谈声、欢笑声在人潮中流动。
“逛夜市最开心的是可以边走边吃,一路尝遍喜欢的美食。”在龙岗区罗瑞合夜市上,市民刘思宇手提一份热气腾腾的肉夹馍,正在烤串摊前挑选爱吃的小串。她告诉记者,这里的摊位价格比较实惠,一路吃下来花不了五六十元。
知名夜市人气旺,规范运营的街边摆摊点位也大受欢迎。在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伍广场旁边,一字排开的摆摊档口,在划定的格子范围里规整地摆放着。每个摊车大小高低一致,上面贴有摊主健康证、姓名、电话及摊位主营品类等信息。见到“喜螺螺蛳粉”摊主朱磊时,他正忙着准备食材、摆放桌椅,迎接客流高峰的到来。34岁的朱磊是去年12月首批进驻五和伍广场美食摊的摊主,半年来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每天进账接近3000元,且60%是回头客。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拉来两个亲戚助力,在附近又开了一家“分螺”摊。朱磊曾开过重庆小面、炸串、小龙虾店,但经营压力很大;如今经营食摊,前期投入仅为4万元左右,投入少、压力小、心情好,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也更足了。
记者在各夜市及摊点走访时看到,下午5点前后,摊主们便开始准备出摊。香气逐渐浓郁,七八点时已人声鼎沸,不少摊主生意火爆,会经营至凌晨。经营夜市和摆摊的主力为中青年,他们希望借这一“微创业”赚得第一桶金再谋发展;另有部分老年人想发挥余热,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
在罗瑞合夜市摆摊的周慈平今年59岁,闲暇之余在夜市卖烤肠。她和老伴分工明确,老伴负责准备食材、帮忙推车,热情开朗的她负责待客。周慈平一边麻利地翻转烤肠,一边介绍出摊收益和家里情况:每天刨去成本能赚100元至300元。女儿女婿是双职工,已在附近买房,生活压力并不大。23岁的摊主梁博轩出摊仅一周,以前在酒店上班,收入较低且不自由,看到朋友在夜市卖烤面筋每天进账三四千元,他取经后决定试水。周慈平说:“现在一天最多赚100元,还在摸索阶段,希望接下来把面筋烤得更受欢迎,生意能越来越好。”
“随着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火爆全国,摆摊经济热也‘烧’到了一线城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想表示,街边摆摊消费价格较低,能让市民享受更多实惠,是人间烟火和城市活力的体现。摆摊经营费用低,没有铺面租金和雇员工资压力,船小好调头,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难题,让他们通过灵活就业度过缓冲期,蓄力再谋出路。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流动摆摊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集中在摆摊者数量多,种类繁多;售卖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斤少两现象也时有发生。但摊贩缺少固定经营场所,监管部门难以对货品及服务有效监管;摊主之间争地盘,与周边商铺同品类竞争容易引发矛盾;烟气升腾、油污垃圾滋生,影响到周边群众正常生活。消费者起初图新鲜,品尝路边摊很开心,时间久了相应投诉不断增加。对主要承担监管责任的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而言,在具体实践中找到“管与放”的平衡,一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相关职能部门人士表示,外摆经营,管是前提,有序是基础,在严管之下“疏导”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当前,深圳执法采用“宣传劝导+执法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摊主规范有序经营,对拒不整改、屡次违规的商家与摊主则依照城市管理法规严格整治,宣教与查处并举,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特色市集添新意
摆摊设点不只服务食客,创新创意氛围活跃的深圳还有一系列亲民有趣、主题多元的创意市集活动,结合本地文化、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引入创意设计、手工制作、美食文化等元素,将丰富多彩的市集与商圈、节庆、大型文体活动结合,形成连接市民群众美好生活、多场景多业态促进消费的组织单元。
创办于2008年的T街创意市集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如今已成为国内开办周期最密集、场地设施最稳定的街区型创意市集,也是深圳重要的文化创意活动品牌。“我们每月举办2期市集活动,根据地点不同设有60个至88个摊位,目前已举办了260期。”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运营负责人莫舒敏表示,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与自由,自有一套消费标准和生活方式。他们将T街创意市集与园区主理人咖啡店、文创商店、独立书店等“非标”商业场景,以及展览和音乐节等活动联动起来,将整个街区打造成为年轻人漫步城市、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
16年来,T街创意市集作为创意设计文化及产品的展示交易、交流推广平台,已服务超过1000个原创设计品牌与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创意人、手工艺爱好者。一些原创品牌从这一平台成功孵化,落地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发展,并走向全国。这里鼓励创意人“踢街”“踢场子”,以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推动创新,不少参与T街的人把这一出摊行为称为“练摊”。从2014年起不定期参与“练摊”的老摊主马玉萍如今已创办了主打芳香疗法的精油品牌Dr.Wong,在深圳开设了多家门店。马玉萍说,T街对新老摊主秉持开放态度给予孵化机会,就像一个战场。自己在市集上与有意思的人接触,经常为新的创作带来灵感;很享受在这里交朋友、练团队、捕捉新趋势新变化的过程。
在深圳东部消费中心龙岗区,露天市集正成为政府搭台,丰富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的必要载体。今年年初,龙岗区开启全地域覆盖、多部门联动、多领域串联的全年度美好生活节,以“场景+空间+地标+商圈+品牌”的多领域串联策略,打造“深圳龙岗·美好生活之城”。今年“五一”假期,龙岗万达广场举办“龙岗好集了·国货潮玩展”、2024龙岗首届“大口面包节”,国货潮品、消费电子、特色面包等点燃消费热情;龙岗万科里广场举办2024“享龙岗”深港台潮创乐享周,以“创意街区、美食小吃、音乐表演”的组合,让大家在露天派对中轻松乐享假期生活。
“市集活动贴近生活、气氛轻松,是丰富消费生活、促进经济活跃的有益补充。”“龙岗好集了”市集活动组织方、湾融文化(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南说,作为龙岗区“美好生活节”活动中的子品牌,“龙岗好集了”汇集了百余个智造、文创、食饮、手作类摊主资源,先后在龙岗区举办的消费、文化类活动中开设“龙岗有咖位”“龙岗C引力”等市集,营造闲适随性、好玩有趣的交流互动氛围。这些活动自带社交属性,更符合年轻消费者对不同社交消费场景的需求。同时,多频次、拼块式、小而美的户外市集通常设置在购物中心、核心商圈、创意街区,有助于为主流消费场景聚人气、引人流,进而带动多场景消费。
经过多年努力,深圳的特色市集品牌化运营管理模式已卓有成效。莫舒敏表示,16年来,T街创意市集对摊主及展销产品一直有着较高准入要求,产品应为原创或有合法授权代理,具有安全、高品质及创新创意性。市集举办期间有相应规范化管理机制,避免如擅自摆摊或拼摊、入选摊位迟到早退等影响消费体验的情况。
疏导结合尺度明
记者在走访中观察到,人气旺、质量高、发展长期稳定的市集、夜市、摊点等街头消费业态均具有运营主体清晰、规范严格、准入标准高的特点,切中新生代客群精打细算及社交型消费需求,在提供高性价比、沉浸式消费体验的同时,激活了城市消费动能。
不过客观来看,大部分流动摊点零散随性,存在一定安全卫生隐患,影响到正常交通出行。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十字路口、地铁出口、公园小区周边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常有推车出摊者,有些摊车甚至挤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区、红绿灯导流岛。该如何有效疏导结合,实现有序管理?对于常住人口达1700多万人的深圳而言,无疑在城市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曾引发一波关注,许多人以为“深圳放开路边摆摊了”。其实,该条例对商户沿街外摆及摊贩经营的规定很清晰:要求“商场、门店超出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应当符合规范”“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等,以兼顾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城市整体市容美观有序。不过,条例出台后如雨后春笋般自发涌现的摆摊行为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大多数市民及摊主并不清楚“放开”只限于“商户沿街外摆”及“划定的摊贩经营场所”。
相关职能部门人士表示,商超及沿街门店经过申请报批后,在经营红线范围内以有序规范、漂亮美观、干净整洁的方式合围成外摆区域,既满足了市民需求,又扩大了商家经营场地,在方便大家生活的同时活跃经济;同时经营主体明确,监管可以跟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周末傍晚,记者在福田区水围1368文化街看到,这里的沿街餐厅大部分在店外有序摆放着桌椅,就餐者络绎不绝,且未影响到行人。以东南亚菜为主打推出创新融合菜的“碳水精英”店联合创始人叶知时说,餐厅面积为30平方米,室内仅能放5张餐桌,外摆可增加6张桌。外摆也将自家店与旁边的酒吧和西餐厅连接起来,用餐高峰期3家店共享空间,彼此增加了客源和生意,也减少了大家排队等位时间,消费体验更好。
龙岗区五和伍广场美食街还划定摆摊经营范围,由五和伍广场运营主体、深圳市汇江实业有限公司主导管理,接受街道和社区监管。五和伍城市广场店长刘波介绍,摆摊点建立规范管理机制,设置统一区域,要求摊点经营者实行登记准入制,在用电安全、食品卫生、环境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等方面均对摊主提出严格约束要求,确保安全可控,责任到人。五和伍城市广场还提供管理和保洁服务,确保摊位干净卫生,日常经营有序。
宝安区西乡街道永丰社区新湖路美食街开展信用O2O可视化街区建设,通过接入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接受公众监督。永丰社区党委宣传委员麦智怡说,消费者通过“企信宝”APP扫描二维码,就可查看商家信用“家底”,对其服务进行留言评价。
李想表示,尽管人们对街头经济有期待,且这种补充业态可以部分带动就业,但不同城市需因地制宜。目前,不少大城市依然明确对“摆摊经济”说“不”。对常住人口达1700多万人的特大型城市深圳而言,以有效组织和精细化管理,把握好接纳和规范的尺度,满足更多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值得关注借鉴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上一篇: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速
下一篇: 广西贺州预制菜叫响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