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休闲网
从麻省理工毕业后回国创业的李承,将自己初创的聚维元创生物科技公司总部选定在上海宝山。“没想到原本以钢铁产业著称的老工业基地宝山,如今抢占了全球热门的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这正是我准备深耕的领域,一拍即合!”
作为上海传统制造业大区,宝山曾因钢铁产业规模大、覆盖广、品牌响而远近闻名。然而,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已无法与城市转型发展相匹配。改变“傻大黑粗”的老工业基地面貌,必须“破立并举”。近十年来,曾经钢花四溅的厂房、熙来攘往的堆场、繁忙装卸的港区,逐渐被产业孵化基地、创新产业园区、邮轮度假平台取代,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吸引了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入驻。
“宝山始终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将自身转型的‘小齿轮’挂上国家战略的‘大齿轮’。”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说,“优化功能承载、深化区域更新的宝山正以转型开辟未来空间。”
吐故纳新 迎来一波“顶流”
从传统钢铁工业基地转型而来的宝山,正成为新兴产业的“后发阵地”,进入优质企业的视野。“一年多前,上海宝山合成生物产业园面世,如今已经注册落地合成生物企业20多家,并深入布局产业链前后端。”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说。
围绕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宝山结合自身优势不断瞄准产业前沿积极“破题”。以集成电路为例,宝山具备集成电路产业链独有的“补链”优势,以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为切入点,积极为集成电路产业补上新材料之短。比如,在8英寸石墨烯晶圆、特种气体新材料研制领域的突破,使宝山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又如生物医药领域,近三年,宝山生物医药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53%,新增企业数量每年翻番。位于美兰湖畔的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艾博生物、蓝鹊生物、博沃生物等细分赛道头部企业。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思维,钢铁工业也因数字赋能,解开了“数字钢铁”的密码。
在宝山高新技术园区内,上海钢联几十块电子屏幕实时传输着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出运场景。全球主要矿山发货量、港口货物装卸情况、钢铁交易数量、能源价格波动……一个可视化的大宗商品实时数据系统尽收眼底。上海钢联这一集纳大宗商品运量、价格、交易信息的数据中枢,正是深植于钢铁产业的数据平台,且平台经济效应不断放大。
“上海钢联生长于传统钢铁产业的土壤中,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透明和安全发展,也形成了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产业生态。”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红说。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宝山创建了上海钢铁领域平台经济示范区,钢铁领域平台经济成交量占全国七成。其中,上海钢联的Mysteel价格指数纳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有色金属全球交易指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碳排放精准量化是又一个与钢铁产业息息相关的新领域。钢材从采集、生产到加工、出运,整个链条需要经过上千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涉及碳排放,“精准减碳”是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答题。行业痛点就是市场机遇。落户宝山的易碳数科创制出“积木LCA云”国产工业软件,帮助企业在把“碳足迹”算明白的基础上制定“减碳方案”。“企业可利用软件自主增减工艺模块,一键生成‘碳足迹’报告,数据全流程清晰透明、可追溯,成为企业生成碳排放报告的依据和减碳的重要抓手。”易碳数科CEO周烨说,目前,这款软件已成为首个被欧盟环境影响评价互认平台认可的中国工具。
宝山这座“钢铁城市”已植入“创新雨林”。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奕奕介绍,十年来,宝山坚决削减与城市功能不相匹配的产业和产能,将优质空间匹配给潜力企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低端产业、低效用地转型,加快科创型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业“顶流”在宝山落地生根。
刚柔并济 培育一方热土
随着一根长13.2米、重10余吨的钢梁缓缓吊装到位,宝山南大智慧城的新地标项目“科创之门”完成结构封顶。这座形如展翅的建筑,寓意着创新之城蓄势腾飞。
南大智慧城是宝山转型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因其地处中心城区又是完整的可开发地块,被称为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南大”因位于南翔镇和大场镇的连接带而得名,曾经的南大地区作为承接化工、皮革、建材、冶金类产业转移的基地,产能低效、基础设施落后、环境面貌脏乱差,“厂中村”“厂中厂”以及“群租混租”问题十分突出,消防治安隐患多、环境污染严重,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治理的一块“伤疤”。
经过十年的腾挪盘整,南大地区共关停高风险、高污染企业50多家,调整产业结构企业121家,关停租赁型企业3000多家,收储土地达8000余亩,为南大智慧城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空间。
地块转型不是“一关了之”,在关停并转的“刚性措施”基础上,宝山对该地区加以科学规划和环境优化的“柔性治理”。
为了彻底修复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两年前,宝山南大环境治理技术服务中心成立,在曾经的污染重灾区原“富国皮革”地块老厂区,改造建设了南大土壤修复工厂。这片占地面积74000平方米的工厂,通过一系列土壤淋洗、化学氧化、热脱附、气相抽提等异位修复技术,将被污染的土壤彻底“清洗”,南大地区各类重金属、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如新。
土壤土质恢复“健康”,也让这里成为全新的产业孵化“热土”。南大地区6.3平方公里土地从污染重地变成发展宝地,50%以上的土地用于绿地,这一环保地图上曾经的“黑色地块”已经绿色变身“轻装上阵”,通过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拓展产业空间,打造科创高地和数智中心。
产业转型发展的“阳光雨露”是地方清晰的政策引导和亲和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宝山持续推出“科创30条”“宝山46条”“稳增长20条”等一批支持产业发展、助企纾困解难的政策,为新兴产业集群助力,还培育起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贴近园区、企业的心,才能扎下企业发展的根。”宝山区副区长翟磊说,为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宝山在规划引领、载体建设、平台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下足“绣花功夫”,以亲商、安商、稳商的良好环境,激发宝山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初创的合成生物公司新镁生物入驻南大,宝山从“先投后股”政策辅导、投融资对接,到人才申报、公寓申请,以“全周期”的“资源包”为其发展全程助力。
高端产业正在不断集聚,宝山科创生态如转型后的南大绿意盎然。
内外兼修 打造一个样本
找寻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离不开那些被称为“城市百科全书”的建筑群,它们随着时代的变迁焕发新生。大批老厂房、老码头、老堆场在宝山转型发展中,变身成为富有独特工业美学的网红“打卡点”、会展中心和创新平台。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将院址选在上钢一厂型钢厂旧址,把“美院”建在“钢厂”里。“工业遗存是宝贵的资源,融入工业美学的设计理念,锈迹斑斑的‘老古董’也能散发独特魅力。”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说。长860米,最宽处120米,内部高度20米左右的型钢厂房,全钢结构、恢弘开阔,具有典型的工业建筑风貌特征。这里将被活化利用,融入教育、文化、商业等功能,形成集高校教育、国际交流、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艺术地标。
在不远处的吴淞口滨江带,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重新迎来国际大型邮轮停靠。这一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国际邮轮母港是一扇开放窗口,也是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国产大型邮轮运营、休闲旅游度假综合体打造……曾经的货物装卸岸线变成文旅亲水岸线。
城市更新不仅在于面貌优化的“外在”,更在于功能升级的“内核”。
宝山打造科创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始终在探索优化“城市肌理”,让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近悦远来,让百姓宜居、宜业、宜游,让科创成为城市新风尚。“以推动科技创新为目标,我们要搭好服务企业的桥,共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生态;搭好服务人才的桥,共筑科创人才集聚新高地;搭好服务市民的桥,共造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新样板。”陈杰认为,这是宝山围绕“加快宝山区功能提升,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与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要求,探索的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转型新路。
比如,宝山打造的“环上大科技园”,形成校、企、区协作缩短科研成果转化链的“同心圆”,其旗下4个基地初步形成全链条创新孵化功能,涵盖从初创团队到上市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如同一个个“苗圃”,精准培育与其特点相适应的项目和企业。其中,脑机接口等一批破解“卡脖子”问题的项目已在园内成功转化。
科创又从“园区”深入到“街区”。“环上大科创街区”形成学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科创街区”将兼备“硬科创”和“软科普”功能:一方面汇聚优质科技资源,服务宝山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人才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书院”建设,把科普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产业发展离不开服务配套,宝山一批学校、医院、交通等民生项目落地,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也形成产业发展“磁力”。
转型中的宝山仍在加快步伐,朝着打造“现代化转型样本”的目标迈进,努力建成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本报记者王永前 贾远琨)
下一篇: 绍兴越城: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